法院巧引“执转破”程序 茶山一电子企业停工两年后涅槃重生

 东莞时间网讯 2年前,在茶山镇经营了13年的一家电子企业,因管理不善导致全面停产,诸多工人和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和申请执行。2年后,谁也没想到, 2万多平方米的空置厂房不久将重新运转、涅槃重生了。

这是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近日处理的一宗典型的“执转破”案件,法院通过“执行转破产”“清算转重整”,引入投资人,让一家濒临破产的非公企业重新焕发新机。据悉,这是该院成立“执转破”专业庭以来的首宗重整成功的“执转破”案件。

企业管理不善欠债1.9亿元 工人、债权人多方求助无果

东莞新洋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2003年成立的韩资公司,主要业务是为三星等手机注塑成型、真空喷膜及配件组装等。2016年底该公司因管理不善导致全面停产,诸多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和申请执行,多名供货商因拿不到货款而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。茶山镇高度重视,多次召开协调会,但收效并不理想,尤其是在债权人的协调上,难以达成一个好的方案。

“韩国老板逃逸后,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,该公司各类债权人约110人,其中工人工资债务约为90万元,税务债权约为128万元,一般债务约为1.87亿元,债务合计约1.9亿元。仅通过传统的执行程序,无法解决涉新洋公司系列纠纷。”主办该案的市第一人民法院茶山法庭副庭长董泽说。

法院剖析“病因” 巧引“执转破”程序

2017年7月17日,债权人向市第一人民法院提出将案件移送破产的申请,市第一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新洋公司破产清算,并成立了由院领导牵头的跨部门专门合议庭处理该案。

“正在我们准备对该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时候,刚出台不久的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》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路,是否可以通过‘执转破’让这家停产2年的企业复生,不造成资源闲置,让村委会、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?对此,我们开始了尝试。”董泽说。

为探究新洋公司是否有重整的可能,合议庭走访了新洋公司的房东、村委会、债权人、客户、相关政府部门等,多方了解其“病因”。发现新洋公司的生产设备、生产技术及市场销售等方面不存在重大问题,但管理上比较混乱,韩方管理人员没有将心思放在企业经营上,最后导致破产。合议庭综合分析了东莞当前电子产业的发展态势、政策优势及产业布局等情况,认为新洋公司具有较大的重整可能性,因此将案件的处理思路由清算转为重整。

重整后员工债权全额受偿 停工2年企业明年初将复产

2018年6月7日,合议庭踩准程序步点,在重整存在较大可行性的前提下,将新洋公司转入重整。在合议庭指导下,管理人向全社会发布公告,公开招募投资人。公告发出后共有三名投资人报名参加,并按时交纳1000万元保证金及提交投资方案,并先后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,最终于2018年7月3日,在新洋公司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上,债权人投票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。

2018年8月31日,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。根据重整计划,新洋公司职工债权和税务债权全额受偿;普通债权按照14.0271%的比例受偿。

记者昨日在新洋电子有限公司看到,新的投资方已基本完成对设备的维护检测工作。在电子行业经营了多年的投资人吴尚谦告诉记者,当前新洋公司重整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,初步预计明年初公司复产。

知多D

执行案件移送破产简称“执转破”,是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依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进解决“执行难”的重要举措,也是有效促进资不抵债企业有序退出市场,化解执行积案,淘汰落后产能,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