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中寻机,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爆发强大生命力

 3月12日,在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一处工地上,总投资130亿元的8个环电子科大集成电路重点项目集中开工。

8个项目的集中开工,表达了企业和市场对成都的看好和信心,将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的强劲动能。

电子信息产业在疫情中不是收缩性产业,而是扩张性产业。项目开工所在地周边,富士康、英特尔、戴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,也在复工复产后,加速实现“稳产满产”。

不少企业还抓住疫情期间线下转线上的“转场”机遇,实现产量和形态的跃升。“现在企业面临的问题不是缺订单,而是产能跟不上。”甚至有企业表示,如果产业链配套和物流问题全部解决,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。


抢机遇:疫情期间产量不降反升

今年1-2月,戴尔成都工厂的产量同比增长3%;英特尔成都工厂产量同比增长约35%,进出口同比增长20%以上……开工结束后的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稳产满产企业座谈会上,好消息不断: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内,不少龙头企企业已经实现稳产满产,发展速度不降反增。

疫情提供给电子信息产业的,有挑战也有机遇。对此,戴尔成都工厂总经理张耀华很有体会,“网上教育、网上办公等方式的快速推广,让电子类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长,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机遇,我们每天都在被一家国内在线教育龙头企业催单。”

富士康也中抢抓这一机遇。“我们的目标是在二季度,把因网上教学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订单增量部分拿下来,确保上半年的产量与去年持平。”富士康B次集团副总经理蒋俊宪介绍,预计几天后,富士康成都工厂所有的生产线可全部开启,员工总人数达到11万人左右。

已经基本全面复工的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,将同步推进产和研。作为柔性屏的领军者,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全球主流的折叠手机柔性屏几乎都来自成都工厂,“今年我们预计实现产值比去年翻一番;同时还将加快推进与主要手机厂商的合作,推出系列新品。”

截至目前,成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%,人员在岗率达到90%以上,1-2月份,实现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.9%。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的产能释放,也带动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外贸快速增长。今年前两月,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672.7亿元,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1,同比增长19.7%。

看当下:集成电路产业迎来生力军

市场在发力,政府之手也在强力推动。龙头企业加速稳产满产的同时,成都把环电子科技大学约2平方公里范围规划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,布下8个集成电路重点项目。

这一布局,其目的是提升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核心功能能级。

“我们分析了电子信息产业功能能区优势和当前短板,发现优势和短板并存,既有电子信息领域双一流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,又存在创新成果本地化不足的短板;既有世界级集成电路龙头企业的产业优势,又存在引领不足产业生态圈不完善的短板;既有良好上风上水的清水河生态本底优势,又存在工业园区规划配套不足的短板。”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。

分析8个项目的类型,不难发现,新项目的导入正是为了尽快补齐短板。比如,集成电路研发楼宇及标准厂房项目、阳光中电智谷、森未科技功率半导体等4个产业生态圈打造项目,侧重于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圈打造,着眼于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向着高端化、研发形态转型;成电国际创新中心暨芯火双创基地、高新IC设计产业总部基地2个创新生态链打造项目,着眼于推动研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,为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创新动能。

而此次开工的集成电路产业高端人才公寓南临清水河湿地公园,西邻电子科大附属小学,1公里范围内有住宅、学校、商业综合体、公园等,建成后将缓解成都高新西区优质住宅资源紧张现状,优化集成电路社区生活配套,满足集成电路高端人才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。

未来,还将有更多实物量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建成。据统计,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共有项目102个,总投资737.2亿元。其中,产业化项目51个,总投资651.7亿元;公服配套项目51个,总投资85.5亿元。

谋未来:在新一轮供应链布局中主动出击

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世界级产业发展,企业和政府都在思考,如何谋划更长远的布局?疫情期间暴露的一些问题,让方向变得更加明确。

“目前我们使用的原材料大多数都是年前储备好的。戴尔在中国大概有1300家供应商,分布在全国各地,因为各地复工节奏不一样,接下来可能会碰到供应链短缺的问题。”在张耀华看来,疫情期间,全球的供应链被打乱了,未来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布局,而这正是成都可以抓住的机会。

目前,计算机行业的许多巨头企业都已经在成都布局,但许多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还没有到位。“利用这次供应链布局调整的机会,成渝两地可以紧密联合,在成渝建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带,吸引上下游链条企业在这里布局。”张耀华认为,目前成都向东、重庆向西发展的态势,让这样的产业带落地有了更大的空间。“目前,成渝两地占全球计算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,一旦形成产业带,这将是一个世界级的产业带。”他说,电子产品空域需求很大,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投运,成渝两地对电子信息企业的吸引力会大幅提升。

企业的想法,与成都市委、市政府想到了一块。成都市相关负责人介绍,未来成都将在一个区域内,尽可能的推动供应链的同城化,而这个区域,可以是成都、是四川,也可以是成渝双城经济圈,“越小的配套圈,成本越低,安全性越高,产品跟配套链之间的协调性也最好。”

提高本地配套的行动已经展开。过去一年,成都高新区与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拜访了国内外30余家配套企业,“陆续会有十余家企业落户成都。”座谈会上,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带来了这样一则好消息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