矗立在新能源“交叉路口”,现代汽车选“电”还是选“氢”?

 日前,据现代汽车称,公司将在2022年前推出共13款替代燃料电池车型的新能源车,其中包括6款轿车和7款SUV,新车动力形式将涵盖纯电动、油电混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。这清一色的电动车,对于一直极力鼓吹氢能源的现代汽车来说,究竟是意味着什么?是“to be or not to be”的生死选择?还是在现实之下放弃梦想的屈服?


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先行者,现代集团在氢能源方面的“声音”一直不绝于耳。在近期,现代集团为了加强其在全球氢燃料电池生态系统中的领导地位,向三家氢燃料公司Impact Coatings、H2Pro和GRZ Technologies进行了关键投资。反观其电动车方面,其实并不突出,但此次产品规划却主攻电动车,着实耐人寻味,似乎有种风头变轨的意味在其中。

实际上,不止是现代汽车,目前,全球跨国车企都开始纷纷加速转向电动车。其中,最为积极的外资品牌当属大众汽车,早在2016年,大众汽车就发布了“2025战略”,次年又发布了“Roadmap E”战略,按照大众的规划,到2025年,大众汽车销售的新车中约有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汽车,销售目标为300万辆。

曾经一直想要跳过纯电动汽车而研发氢燃料电池,有着“贪功冒进”之嫌疑的丰田,现如今也已然“低头”,融入新能源发展的大流之中。在本月7日,其宣布与比亚迪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的合资协议。实际上,这并不是双方的第一次合作。早在今年7月,比亚迪就与丰田汽车公司签订合约共同研制轿车与低底盘SUV的纯电动车型,以及相关车型的动力电池,在这一份合约中,所合作的车型将挂牌丰田。此外,丰田与松下、铃木、大发、斯巴鲁、日野、马自达和电装合作成立EV联合开发公司,其EV阵营已经形成了6家车企、2家骨干部件企业的强大阵容。


无独有偶,在今年Electric Vision活动上,本田公开表示,他们正在对全部产品线进行电动化,其中大多数产品将会搭载混动系统,同时其欧洲区总裁Katsushi Inoue表示:“或许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会到来,但是它是针对下一个时代的技术。我们当前的重点还是混动力和纯电动汽车。”

在铺天盖地的各大车企开始主攻电动车新闻面前,此时此刻,现代集团“只有电动车”的产品规划究竟是随大流?还是另有所思?

众所周知,不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,新能源的占比愈发增大,已然成为各大车企首位“看不见硝烟”的战场。以韩国为例,在2012年到2018年其整车出口量平均减少4.2%,但新能源汽车出口却大增33.1%,其中,2018年韩国新能源车出口19.6万辆,占整车出口8%。反观此前一直被漫天宣传的氢能源,现在也依旧是以“小众”的身份存在。


发展如此之久,“小众”的标签却还是如影随形,原因究竟几何?从氢能源自带的“清洁”含义来说,这似乎就是个伪命题。众所周知,氢燃料在使用后只会产生水进和热量,但其自身却是从化石燃料中生产出来,这一生产提取过程污染严重,据了解,每年由天然气和煤炭制氢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.3亿吨,相当于英国和印尼的碳排放量之和,这是真清洁还是掩耳盗铃?

从车企最看重的成本来看,能源汽车的建设成本为580美元/Kw,相对于风能、蓄电池、石油等都有不小的成本优势,但与研发成本、氢储存等各方面成本夹杂之后,其整车成本过高,售价难以受到大众认可,据韩国业内预计,氢燃料电池汽车要想与柴油车竞争,其燃料成本需要降低到目前的一半,换句话说,其生产成本要降低至近一半,但在这“一半”里蕴含的前期研发费用着实难以计算。并且,在后续使用过程中,氢站布局过少、氢能源燃料费用、维护成本也相对于较高,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,种种既有困境致使氢能源发展举步维艰。


谈到氢能源汽车,自然也难以绕过其安全问题。据了解,今年5月份,韩国的一个氢燃料储存罐发生爆炸,造成2死6伤;今年6月份,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的一家化工厂的储氢罐泄露爆炸,导致当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供应中断;同月,挪威一家加氢站发生爆炸,导致两人受伤,丰田和现代已经停止了该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售;9月份,一家韩国化工厂发生了氢气泄漏引发的大火,造成3人烧伤,韩国民众用绝食和抗议游行的方式来抵制氢能源随之而来。

不可否认的是,放眼整体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来看,氢能源的确不失为一种全新且前途的发展途径,但对于目前备受资金短缺、市场不认可、群众抵制等等问题阻击的现代汽车而言,其发展似乎难以支撑起掌门人郑以宣的野心,此时此刻氢能源的“养精蓄锐”更像是豪赌之中留有的一分底牌。

相关产品

评论